內容簡介
曾為波修瓦芭蕾舞團紅牌首席的妮娜,現成了垂垂老矣、癱瘓在輪椅上的老婦。在逃離鐵幕、走過人生大半歲月後,她決定拍賣價值非凡的珠寶收藏。拍品中最受矚目的是一套珍貴的琥珀耳環與手鐲,屬於稀有的蜂蜜色波羅的海琥珀,有著美麗的內含物。沒想到拍賣會的消息曝光後,冒出一位神祕的文學教授格里戈爾,抱著懷疑自己是妮娜非婚生子的身世之謎,無條件釋出同屬一套的琥珀項鍊列入此次專拍!
如此意外的發展,將妮娜推向那些既燦爛又令人心碎的過往:劇院舞台的魔幻魅力、摯愛的詩人丈夫維克多、最真誠的作曲家夥伴葛許、最親密的好友舞者薇拉……原本活在自己歡愉小天地的兩對戀人,卻在妮娜事業如日中天之際,發現維克多竟然成為薇拉難產時的緊急聯絡人!驚覺自己被背叛的妮娜,做出了什麼毀滅性的舉動?
在那個處處都是不信任、耳語及祕密的年代,在那個你永遠不知道該相信誰的年代,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人再也不想面對的遽變?而讓原本單純熱切的愛情如何變得如此荒腔走板?而當一切彷彿事過境遷,妮娜卻突然得知真相之際,她如何面對她生命的崩解;如何在她痛得連眼淚都沒辦法擦時,修正她犯下的錯誤……
卡洛泰純熟地融合了芭蕾、珠寶、藝術拍賣、詩作等元素,巧妙地編織過去和現在、莫斯科與波士頓,藉由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精準捕捉到那些無力對抗歷史力量的生命之歡樂、不安和恐懼,同時肯定即便在邪惡之中,人類的精神依然會尋求卓越和優雅。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達芙妮.卡洛泰 (Daphne Kalotay)
波士頓大學現當代文學博士。成長於紐澤西州,移居麻州時參加了波士頓大學的創意寫作課程,筆下的故事為她贏得學校的藍道爾小說獎,以及韓菲爾德基金會的大西洋評論獎,從此開啟她的創作生涯。之後,她實際付梓的短篇小說集《苦難及其他故事》(Calamity and Other Stories)也深受讚揚,而本書《俄羅斯之冬》雖是她的首部長篇小說,卻在未出版前就已售出17種語文的版權,美國HarperCollins更因此決定提前半年出版。
她在攻讀當代文學博士時,早已撰寫了一篇同名的短篇之作,並入圍詹姆斯.瓊斯小說獎決選,受到鼓舞的她,決定將其繼續發展成長篇小說。當初為了撰寫有關俄羅斯文學的論文,接觸許多史達林時代的文學作品,某次當她穿梭在圖書館裡,腦中突然閃過一個老女人的形象,正和她的外婆一樣,都是來自史達林時代的俄羅斯女人,心中藏有一段故事。換言之,這部情節曲折動人的小說,其實也隱含了作者自身家族的影子。
卡洛泰後來陸續獲得艾瑟伍德基金會、那普勒基金會、雅多藝術社區、麥克道爾藝術村以及法薩爾大學的獎助學金。目前在波士頓大學、米德貝瑞學院、史基摩爾學院教授創意寫作課程,現居布魯克林。
譯者介紹
胡洲賢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嗜書成性,賣文維生。專業翻譯與寫作,兼職廣播節目主持人,在空中分享閱讀喜悅。譯作包括《科隆911》(野人文化出版)、《撒哈拉》、《帝國》、《瘦的秘密》、《鋼琴課》、《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青少年及兒童版)、《小熊貝兒為什麼傷心?》、《鐵面人(卷一):天花宴會》等近兩百本。現定居台東。
目錄
BOOK I
﹝拍品七﹞第一章
﹝拍品十二﹞第二章
﹝拍品十六﹞第三章
﹝拍品二○﹞第四章
﹝拍品二十三﹞第五章
﹝拍品二十八﹞第六章
﹝拍品三十四﹞第七章
﹝拍品四十一﹞第八章
BOOK II
﹝拍品五○﹞第九章
﹝拍品五十八﹞第十章
﹝拍品六十二﹞第十一章
﹝拍品七十一、拍品
﹝七十二、拍品七十二A﹞第十二章
﹝拍品八十九﹞第十三章
﹝拍品九十三﹞第十四章
BOOK III
﹝拍品一○○﹞第十五章
﹝拍品一○八﹞第十六章
自序/導讀
【推薦序1】
就讓寒冬不再黑暗絕望
比起過去西方人捉刀的東歐「鐵幕」生活,卡洛泰淡化了揭瘡疤式的驚豔奇觀,恰如其分攝下已成過去的蘇維埃日常點滴,不再只是悲情處理盲目集體意識與共榮共享精神下的喘息靈魂。即使上層領導怪物揮之不去,順著有限食糧和無限常規,大家總能巧妙尋得安身立命之道,盡情創作、戀愛、歡笑……
投誠故事老套,但作者細緻地為俄國近代多舛命運和豐沛文化資產編寫出新一頁長詩;叛逃事件雖陳腔濫調,但相隔半世紀與遙遠兩大世界的時空跳躍交錯,活化了眾角色與讀者間的聯繫,取代僵硬的政治聯想。禁不住想靠近曾被貼上反共標籤的英雄義士們,揶揄當年勇氣從何而來,再嚴肅關心是否認同自以為勝利的一方。
作者花了番功夫研究芭蕾,配合舞碼描述,下回我也可以嘗試隨舞者動靜,感覺每一個快慢拍子中釋放的力量。古典芭蕾是藝術極品。書裡中肯道出在那消逝國度芭蕾舞台絕非上流專利,只要有意願,人人皆可靠近,人人皆能投入。藝術活動就像吃路邊攤一樣稀鬆平常,是生活裡俯拾可得的暫停片刻。
經歷冷戰時期的同伴,或沒趕上恐怖氛圍的幸運兒;走遍千山萬水的行腳,或宅在電子產品前的善男信女;沉醉在濃情密意的愛侶,或碰巧落單的孤家寡人,在這個當下無論富裕或貧乏者,且讓這本小說融入,品嘗俄羅斯之冬。
陳仁姮(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推薦序2】
「為美而受苦。那是一種再真實不過的混合。」身為芭蕾舞者的我,看到這句話感受既深刻又強烈。
因為職業,對於出現在電視電影或是小說中的芭蕾情節,總是更加的留意甚至挑剔。然而本書以蘇聯時期波修瓦芭蕾舞團為背景,詳盡描寫職業舞團與舞者的真實生活,並以多齣經典舞劇貫穿全書,每一個細節如此精緻用心,彷彿欣賞了一場精采的古典芭蕾演出般讓人感動。
王國年(古典芭蕾舞者、俄派芭蕾教師)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名人推薦
王國年(古典芭蕾舞者、俄派芭蕾教師)、王聰威(小說家)、李巧(台藝大舞蹈所、俄派古典芭蕾教師)、郝譽翔(作家)、陳仁姮(聖彼得堡大學歷史學博士、交大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鍾文音(作家)
國際讚譽
《俄羅斯之冬》是讓我取消了約會,一路讀到半夜的驚人之作,把我狂掃進一個密謀、詩意和浪漫的世界裡頭。在芭蕾舞世界中的完美、二次大戰後蘇聯的艱困生活、家族的失落與尋回的痛苦間求取平衡。《俄羅斯之冬》讓我回想起自己為什麼會如此深愛小說。──《光明之城》(City of Light)作者貝佛兒(Lauren Belfer)
溫存、熱情、打動人心,達芙妮.卡洛泰可愛的首部長篇小說,內容涉及芭蕾、珠寶、愛情和背叛,還有美妙的時光之旅,帶領讀者穿梭在鐵幕俄羅斯破敗、駭人的魅力與現代的波士頓之間。我喜歡身在《俄羅斯之冬》那錯綜複雜的世界裡頭,當書完結不得不離開時,真令人難過。──《拯救者》(Those Who Save Us)作者布魯(Jenna Blum)
關於愛、背叛和贖罪的壯闊故事……而在敘述芭蕾、珠寶、音樂、藝術和政治等迷人資訊與洞見的同時,作為這本書中心的情感仍把一切都兜在一起。到最後,許許多多未解的問題翻攪著,作者讓真相起起落落,直到最末一道激流揭開所有的一切,留給讀者無限的感動。──祖克曼(Eugenia Zukerman),《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你會在清晨四點時還醒著,還在讀達芙妮.卡洛泰初試啼聲的小說……卡洛泰精緻地舒展情節,慢慢結合三個主要人物,而每個角色各有自己的困境,就像是妮娜琥珀中的昆蟲,凍結在各自的靜止裡。卡洛泰的佳績在於對格里戈爾悼念亡妻的傷痛、德魯失敗的婚姻都不只口惠不實地說說而已;她精雕細琢,她巨細靡遺,她讓逝者與生者出沒於每一頁間……是一位驚人的作者:精準、靈敏,充滿了活力。──羅邁曼(Nancy Rommelmann),《俄勒岡人報》(The Oregonian)
穿越世代的全面性小說,卡洛泰鋪陳出一個欺騙和背叛的精巧敘述,納入了文學和政治歷史的大器……複雜的故事,最終歸結於最簡單的元素:愛、恐懼、失望和失落,幸運的處女作,書寫雅致且毫無疏失。──《科克斯星號書評》(Kirkus starred review)
卡洛泰的筆毫不費力地遊走在二十世紀中期的俄羅斯……與當代的波士頓之間……卡洛泰創造了一個在資料完整背景中,面面俱到的動人角色,明顯捕捉到史達林時代的恐懼、剝奪和猖獗的猜疑,以及其對藝術家的影響……這是本步調輕快、清新和迷人的首部小說,說著失落的痛苦和愛的力量。──雷貝爾(Michele Leber),《書單》(Booklist)
卡洛泰初試啼聲即一鳴驚人……拜鐵幕後藝術生活的精巧欺騙,和一窺拍賣會運作情形所賜,交織成(一則)讓人深深陶醉的故事。──《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個俄羅斯芭蕾伶娜逃到波士頓的故事,是一堂安在引人注目的藝術和背叛小說裡的歷史課。──《歐普拉》雜誌(O Magazine)〈現在精選十書〉(Ten Titles to Pick Up Now)
一幅關於家族、記憶和寂寞的拼圖,既優雅又令人感嘆,透過深刻愛情故事的描寫,在現代的波士頓和戰前的俄羅斯中甦醒過來。優雅、感動且出人意外。──《但丁俱樂部》作者珀爾(Matthew Pea...
內容試閱
十年前妮娜開始被病魔纏身,當時雪普立還沒碰到他在洛杉磯的生命至愛,因此對她變得溺愛又遷就。那是一種既像姪兒又像僕人的歡喜結合,他會開車載妮娜去看醫師,接受專家測試,定期的探視她,而且總把她算入節慶聚會裡頭。但他搬去和羅伯特住已經八年了,而妮娜已經習慣了他的不在身邊。妮娜偶爾才會想念他,大部分是在他來訪之後。來訪期間,他會帶她去四季飯店喝茶,去保德信中心的沙克斯百貨購物,其實她已經不再需要買任何東西,而且總有種曝光在公眾之下的感覺。在她的公寓裡,他會烤肉、烘焙餅乾,並且為她準備足夠接下來幾個月的冷凍食物,之後他歡樂的胡說八道和火紅的閒聞軼事懸在空中,就像櫻桃色的壁紙般攀附在公寓四周好幾天,然後褪去。
除了雪普立之外,俄羅斯出生、比妮娜年輕十歲的新聞記者譚瑪,和她是在一九七○年認識的,也是她定期通話的唯一一位朋友。譚瑪經常從多倫多打長途電話來,大部分是抱怨,但她的抱怨是親切的,總能讓妮娜開心起來,而且她的母語八卦所帶來的自在感,也總是令人愉悅。
雪普立也經常打電話來,卻總是很急切,妮娜猜,是要確認她還活著吧。她懷疑自己對他而言是個災害。不是說他不是真正的關懷她,而是他的關切、他的關心本身就是份災害,是他肩上的重擔;因為妮娜的身體肯定不好,也不會好起來,而那就迴避不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她以著日常、很有邏輯的方式繼續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而這終究導致雪普立介入安排了辛西亞。然而妮娜還不想死,她懷抱興趣過生活,聽收音機,讀報,看《環球報》和倫敦的《時報》,每天從她的收藏品中選擇不同的唱片來聽。雪普立幫她架設了音響,並且經常寄妮娜最喜歡的音樂的新唱片過來,今天放的是布拉姆斯最新發行的弦樂六重奏。但願那些電話不要一直打進來騷擾。妮娜繼續不予理會。
不,獨居並不會困擾她。她可以花很多時間注視窗外,連續幾個小時收聽英國國家廣播電台。她很享受隱私的本質,廣闊自由的深度,一整天都是她自己的。她早期的生活總是與人分享,從來沒有她自己的個人時刻,或者角落,或者壁櫥架,使得她渴望能用最基本的感受珍惜獨處:從一個房間滾動輪椅到另一個房間,沒有人擋住去路;晚上躺在自己的床上,只聽到偶爾出現在人行道的聲音,或者汽車在街上偶爾傳來的輪胎窸窣聲。
目前的滲透活動(她是這樣看待最近報紙和拍賣行和打來的電話)威脅著要毀掉寧靜,而打從叫做德魯的那個女孩過來開始,太過鮮明的記憶,也讓妮娜覺得軟弱。即便現在,她也可以感覺到它們潛伏著,某個恐怖的東西準備要悄悄的撲向她。她試著集中注意力在布拉姆斯上,看著窗外。當鈴聲再度響起,她覺得自己的耐性消失了。
她推動輪椅到大理石桌前,接起了電話。「喂?」
「哈囉,呂薇思卡婭女士,我是貝勒的德魯.布魯克。」
雖然很想完全不理她,但妮娜還是說:「妳好。」
「很好,謝謝──我應該說是興奮吧,有個意外的發展。」
妮娜覺得心臟一抽。
「有個希望匿名的人,送了一件看起來和妳的琥珀手鐲及耳環成套的東西來給我們,一個墜子,裡頭有內含物的波羅的海琥珀,鑲座和商標都和妳那半套首飾一樣,物主主張項鍊不只來自同一來源,而且屬於妳的耳環和手鐲,說是一整套。」
妮娜知道自己正屏住呼吸。
「呂薇思卡婭女士?」,p>
「叫我妮娜。」
「妮娜,好的。我們現在有三件,雖然一定要確認墜子是真的,但我們的鑑定人相信,根據鑲嵌方式和製作者的註記,這些可能真的是一套。」
妮娜慢條斯里的說:「難道妳沒有想過鑑定人可能是錯的?」(...
留言列表